服务热线:
180-1575-8580
热门推荐
《认知突围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 “贫穷真正的内涵,是父母永远无法给孩子他们自己也没有的东西,除了车子、房子、更有思维、认知与格局”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。父母认知的高低,家庭日常的状态,将决定着孩子日后能否走向梦想的星辰大海。
在探讨“我是什么层次的父母?”这一问题时,我们不禁要反思:我们是在用物质堆砌孩子的未来,还是在以情感、智慧与成长陪伴他们的前行?
现代研究将父母分为四个层次:物质满足--肯为孩子花钱、情感满足--肯为孩子花时间、追求卓越--肯为孩子学习、知行合一--肯为孩子改变。
对标实际生活我们会发现,大部分家长都只停留在最低的“物质”层面。然而,真正的教育,是从心灵的触动与智慧的启迪开始的。
很多人总认为“物质”是孩子成长的底气,却不知父母的眼界,才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格局和人生边界。家庭教育真正的差距,是由父母的格局和认知造成的。
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第一次高考失败后,便死了心回农村种地了。但他的母亲没有放弃硬是推动着他坚持学习、两次再战,最终俞敏洪成功考上了北大。
如果俞敏洪的母亲没有更高的认知,当初同意他回村种地,那今天就不会有知名企业“新东方”,俞敏洪也不会成为《财富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之一。
所以说父母的格局,与他拥有多少财富其实并没有根本关系。有很多父母虽然能挣很多钱,但他们看到的只有短期利益,反而最后让孩子一生都在为他们的认知买单。
低认知父母的视角如同蚂蚁,窄小局限,只能看到当下的利益和阻碍。而高认知父母的视角却能像老鹰一般,一览全局,在更高的维度看向更远的远方。
教育孩于是个长期的过程,不仅孩子需要成长,父母更需要提升自己。孩子是父母的镜子,投射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,都是来源于父母。
孩子不会被你改变
只会被你影响
想要孩子学习,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。当我们羡慕着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时,自己又是否成为了“别人家的家长”呢?
减少玩手机的时间,每天至少固定一个时间段,与孩子共同学习、阅读。这样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,让我们更有智慧地教育孩子,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自律、专注的行为习惯。
好的习惯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,无需你催促她们就会自发做事,并收获精神满足。当学习状态从“被逼着学”到“自己想学”效果自然完全不同。
这样的孩子主观能动性强,更懂得把握成长的机会。遇到问题时,也会积极思考学过的知识,勇敢应对挑战。
没有情绪价值的父母
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
给予孩子正向的情绪价值,父母的爱是安全感的来源,是构建他们自信与勇气的重要基石。
当孩子总是能够在家中得到正向的情绪反馈,感受到无条件的支持时,她们就会生成自信、独立、勇敢的强大人格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信心去面对这个世界。
给予孩子更多去表达、做决定的机会,你会发现她们早已成长得比我们想象中更加优秀。而你给出的鼓励和信任,又会让孩子感到被看见、被尊重,你与孩子的关系也会愈发亲密。
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
孩子就会有无限可能
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,孩子就会有无限可能,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,如果我们思维固化、眼界狭窄,那我们的已知就会禁锢孩子无限的未知。如同前头蚂蚁的视角,一块小石子,却被当做不可逾越的大山。
所以我们在生活中,要不断向外看、积极向外走,不遗余力地扩宽自己的认知边界。例如可以陪孩子观看自然、历史纪录片或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和电影,丰富世界观。
还可以在假期带孩子参加各种文化、艺术活动,参观博物馆、美术馆,体验摆摊文化等,在不同领域的氛围感染中,帮助孩子突破想象力,打开未来的可能性。
亲爱的家长们
孩子是家庭的未来
而未来发展的一切可能
就起源于我们作为父母的认知
从现在起,与灵通共同学习
你会发现不断成长的自己
才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
文章来源:LadyBoss《你的眼界,决定了孩子的格局......》
灵通学校,用心做教育。
扫码关注灵通官方视频号
了解第一手最新资讯
扫码关注灵通官方抖音号:
育儿知识分享
扫码关注通才教育抖音号:
了解第一手升学资讯信息
更多精彩·扫码关注
扫描关注公众号